「開箱」最終還是走到這一步:人生的第一台 RF / Rangefinder - Zeiss Ikon

+++ 2013/03/11 補上 Zeiss Ikon 實拍照片 +++

話說 2012 年真的是有很多關於相機的新體驗
才在三月時終於換上多年來夢寐以求的 135 全幅數位單眼
之後暑假前又再體驗到了那傳說中蔡頭的滋味

這蔡頭實在是令人又愛又恨

那令人愛不釋手的不僅僅是外觀的用料,沉甸甸又冰涼涼的全金屬鏡身
連隨附遮光罩也是金屬製且內圈貼上細緻的消光絨布
另外做工以及組裝如金屬蝕刻再上漆的鏡頭型號、資訊、景深表
以及適當阻尼但又異常滑順的對焦環等
尤其是其無懈可擊的畫值:不單單是基本的銳利度、色彩飽和度以及層次有突出表現

其中最令我驚豔且魂牽夢縈的就是獨特的立體感:

不是靠著大光圈切割背景的浮出感,而是那極為豐富又銳利的細節所榨出來的 3D 感
所以蔡頭縮一點光圈多點景深才是它恐怖的地方,著實讓我的木眼有了前所未有的體驗

缺點的話
好在我的拍攝主題大部分無搶拍需求,讓我能夠放棄十足方便的自動對焦轉而全手動慢慢來
而以往的紅圈 L 鏡現在對我來說除了擁有自動對焦
以及部分款式還帶有防滴防塵的功能以外,已經是對我一點吸引力也沒有了 Orz

然而除了剛剛提到的手動對焦及沒有防滴防塵以外

最大最大的缺點就是尺寸跟重量,真的很重很重,尤其是 Distagon 35/1.4
一顆廣角定焦鏡竟然可以重達八百多克,根本就跟我的 5D2 含電池差不多重了
每次出門如果光是一機兩鏡,大概少說也要個四到五公斤

如果出去個一兩天倒是還可以接受,如果再長一點真的是有點痛苦

大概當兵時全副武裝背拐拐去打靶也沒這麼重 XD
不過為了那完美的畫質,再沉也還是要硬背出門 (囧")

一直到了去年九月,去了趟 Photokina 後不小心的來到了蔡司的攤位

當時如果只是遠遠的看看晃過去就算了
慘的是蔡斯很大方的一整排相機 + 鏡頭隨便你玩
然後我就摸到了那該死的實機

這台 2004 年發表的 Zeiss Ikon

Zeiss Ikon 是一台所謂的 Rangefinder 相機 (雙眼連動測距相機,簡稱 RF) 
而 RF 界裡面歷史最悠久、名聲最響亮的就是傳說中的萊卡 M 系列

萊卡除了機身的耐用度與品質非常好以外

鏡頭的畫質與用料也是一等一的優
可惜也因為價位的問題,入手門檻高了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多

好加在 (還是說該死) 蔡司與日本的 Cosina 合作

不僅僅出了這台 Zeiss Ikon 機身,它還一併出了一系列對應的鏡頭
一樣都是使用萊卡的 M 接環,所以與萊卡兩邊還可以互相共通

雖然拍照拍了這麼多年,且一直都知道 RF 機的存在

但直到這次我才真正第一次把玩到 RF 

沒摸過不知道,把玩過了以後我才了解,為什麼 RF 在攝影界仍佔有一席之地

我想有很大的原因在於體積與畫質的平衡
如此小巧的體積、卻擁有如此的畫質與可換鏡頭的方便性
儘管對於一些特殊周邊外接、擴充性以及靈活度仍舊不及單眼 (如望遠、微距)
但是它對於許多人大部分的主題,卻是如此的恰到好處
尤其是像我這種喜歡到處亂拍、或是旅行時需要輕量化裝備的需求真是絕佳的好選擇

最讓我驚豔的就是當時在場摸到的那顆 Zeiss ZM 35/2

小巧的體積與精緻的做工真是讓我久久無法忘懷

回到家以後,朝思暮想了兩個禮拜,在網路爬到有間蔡斯的經銷網路商家
算一算價錢,德國的價位大概僅僅是台灣的六折,加上還有 14 天鑑賞期
那就先來試試看揪竟能不能取代我的單眼成為 旅遊+隨拍 的新伴侶吧!

蔡司近年來一貫的包裝風格

IMG_0039


又是同一位品管人員 XD
IMG_9947


多國語言使用說明書 (看德文 or 英文還比看簡中快 XD)
IMG_9948


電池 & 原廠兩光背帶
IMG_9949


開箱時有驚豔到,因為比蔡司攤位的展示機還要美太多了,且蒙皮質感也好上一大截
IMG_9951


喔天啊這是我買過最美的相機了
看很多評論說萊卡 M 機更正點,不過貴個四倍以上實在很難下手 (也沒預算 XD)

鏡頭卡口左邊的是鏡頭釋放鈕、右邊的撥桿則是框線預覽切換桿:

預設是 35mm 框線、推到中間會切換成 50mm、推到底則是 28 + 85mm 的框線
Zeiss Ikon by Carl Zeiss


底部由左到右依序是腳架孔、迴片鎖定鈕、電池艙以及迴片桿
IMG_9966


換個角度
IMG_9968


真的很漂釀
IMG_9977


簡潔的機頂、由中至右依序是:
熱靴座、EV補償、底片ISO設定、快門速度、快門鈕/開關、過片桿、拍攝張數
IMG_9980


來個特寫,開關跟快門鈕做在一起,開關開啟時會顯示小紅點提示
IMG_9982


拍攝張數顯示框
IMG_9984

背面則是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的觀景窗以及 AE-L 按鈕
另外機背蓋有小視窗可以看到目前使用的底片資訊
IMG_9986


右側
IMG_9989


左側有閃燈 PC 接點以及背蓋開關
IMG_9991


打開背蓋,果然是全新機,快門上還蓋一張紙保護 XD
IMG_9994


底片顯示窗周邊有海綿防止漏光
IMG_0001


縱走快門簾背面

IMG_0008


底片艙
IMG_0010



縱走快門簾正面,快門簾中間一片灰的是測光用 (中央重點測光)
IMG_0014


中間那個圓圓的是對焦測距連動裝置,鏡頭對焦時會與其連動
IMG_0016


鏡頭釋放紐的卡榫
IMG_0019


電池蓋打開以後,使用的是一顆 CR1/3N 或是兩顆 LR44/SR44
IMG_0049


裡面有註明正極朝內
IMG_0051


跟前任隨身機機身比大小
IMG_0044


跟前任單眼主力機身比大小
IMG_0046


接下來是鏡頭,挑了銀色的鏡頭搭配銀色的機身
IMG_9956



這次挑的是常用的 35mm 焦段,也因為這個系列要走輕便路線
所以不需要大光圈 (其實上全幅後我也都縮光圈拍,景深實在太淺了XD)
挑了顆也是頗受好評的 Zeiss ZM C Biogon 35/2.8
在官網的解釋裡提到型號裡的 C 代表的是 Compact & Classic
C-Biogon 35/2.8 ZM T* by Carl Zeiss



光圈縮到 f/5.6

IMG_9959



光圈縮到 f22 IMG_9961


一樣裝上慣用的 B+W MRC UV 當保護鏡兼鏡頭蓋
另外圖上可以看到最上面那一圈是光圈環,可每 1/3 格調整
底下的則是對焦環,左側可以看到對焦環還有凸點方便手指推動及定位
IMG_0029


前面一直提到讓我驚艷的 RF 鏡頭到底有多小顆,就讓這張圖來說明一切

雖然光圈差了兩級 (f/2.8 vs f/1.4)
不過你看看這個體積還是差太多了
另外重量則是 200g vs 840g,濾鏡口徑則是 43mm vs 72mm
光一顆 D35/1.4 就比 Zeiss Ikon + ZM C-Biogon 35/2.8 還重 Orz
IMG_0034



跟前任隨身機鏡頭比大小

IMG_0037


鏡頭裝上去以後 IMG_0021


頂端來一張
IMG_0024



因為要裝上遮光罩所以就沒有特別買銀色框的保護鏡
IMG_0026







遮光罩合體,用過 RF 才知道為什麼有些遮光罩要挖洞了
不是因為帥氣也不是因為輕量化或是省成本
原來是因為遮光罩會檔到觀景窗 XDDD
IMG_0207


接下來看一下觀景窗內的框線長什麼樣
很明顯很清楚這是 35mm 的框 (下方有標示)
中間偏左那一小個正方形就是所謂的疊影對焦框
Photo 12-10-3 上午12 24 02



 把 50mm 的鏡頭裝上去或是用手輕推框線預覽桿ㄉ以後會顯示 50mm 的框
Photo 12-10-3 上午12 24 10


 另外也支援 28mm 以及 85mm 的框線
Photo 12-10-3 上午12 24 14



更厲害的是過片以後半按快門測光還會顯示快門速度
假設設定為光圈先決,那就直接顯示相機幫你測光後決定的快門
如果自己設定快門的話,則除了會顯示你所設定的快門速度
還會另外閃爍顯示相機建議的快門速度
若當相機建議速度與你設定的速度是同一個值時則就只顯示該快門速度
Photo 12-10-3 上午12 24 54


單眼用了好幾年了,剛開始用 RF 其實也沒想像中不適應
反而因為那超大又明亮的觀景窗讓我覺得拍照是種享受

要說 RF 跟單眼最大的不同處,大概還是就在構圖以及對焦的方式
首先單眼之所以稱作為單眼,就是因為你從觀景窗看到的,跟實際拍攝都是透過同一個鏡頭
所以扣除觀景窗的放大率、覆蓋率,你看到的基本就是你可以拍到的
除了構圖上沒有視差以外
你裝上了濾鏡、偏光鏡或是縮光圈預覽景深等,都可以看到實際的作用

而 RF 則是分開來的,鏡頭是鏡頭,觀景窗是觀景窗
你裝上 CPL 不管怎麼轉也看不出效果、甚至是手指有沒有擋到鏡頭、鏡頭蓋有沒有拆
從觀景窗上通通看不出來 XD


另外一個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對焦的部份
上面四張圖可以看到觀景窗中央有一個小框框
其實也就是下圖的 A 對焦框的畫面,而 B 就是主要的觀景窗
C 則是觀景窗內框線的照明窗

對焦的方式也很簡單,把小框框放在你要對焦的主體上
當小框框裡面的影像跟觀景窗的影像疊在一起的時候就是合焦
其實跟裂相對焦有點類似,不過我目前覺得大部分情況下疊影比較好用一點






由於觀景窗與鏡頭各走各的路,兩邊互不相干
所以會產生一些問題,例如說視差:
鏡頭與觀景窗的位置不相同,觀景窗的構圖跟鏡頭實際拍到的會有差異
尤其主體愈近的話差距就愈大

儘管 Zeiss Ikon 會針對距離做視差補償,但也只是抓個大概
所以 RF 無法像單眼那麼精準的構圖,也沒辦法拍攝微距 (macro)

另外就是觀景窗對應鏡頭的部份
由於不管你換什麼鏡頭,都是用同一個觀景窗
所以在你選機身前你要先想好你常用的鏡頭焦段

還好 Zeiss Ikon 不像 Leica M 或是 Voigtländer Bessa 有這麼多機身可選
Zeiss Ikon 就這麼一台,內建 28, 35, 50 以及 85 的框線
你要其他的框線就必須外掛觀景窗,對焦則用內建觀景窗對焦,再用外接的構圖
(當然超廣角就直接用泛焦直接顧構圖跟測光就好了 XD)

另外我們也可以從上面的觀景窗框線圖裡看到
愈望遠的鏡頭,在觀景窗內佔的面積愈小,相對也就更難以對焦了
所以這是 RF 另一個罩門,望遠難以拍攝

然而除了望遠跟微距以外,一般我們常用的焦段,例如是廣角到標準的部分
那就真的是 RF 的強項,尤其因為 RF 沒有反光鏡的阻擋,鏡頭可以深入機身貼近底片
所以很多鏡頭可以做得比單眼小上非常非常多

且因為觀景窗的限制,Leica M 接環的鏡頭基本上都是定焦鏡
所以不只體積上有極大優勢,在畫質上又皆有一定水準
如此的行動力、攜帶性、好用的廣角至標準的焦段以及出色的畫質
造就了 RF 這在街拍、人文以及旅遊等題材上有非常好發揮的空間

經過了這幾個月的實際操作,的確光是在體積以及重量上減少許多
而另一項優勢也是因為體積的減小
由於 RF 不像裝了手把的單眼以及大光圈單眼鏡頭具有攻擊性與注目性
讓我在捕捉很多畫面時不會引來路人或是被攝者的不悅
甚至也因為 RF 少了反光鏡的拍打聲而帶來較輕盈的快門聲
常常拍攝完畢也沒被人發現 XD

而最讓人愉悅的就是那明亮又寬大的觀景窗
由於不像單眼所見及所拍
透過框框以外的視角我可以看到更多主體與周邊的互動,進而看見更多構圖的可能
與單眼拍攝的感覺又大大的不同

目前來說,非常喜歡 RF 這種寫意的感覺

放棄了望遠以及微距,另外的困擾就是我那肥短的手指有時會莫名的擋到對焦框
或是用超廣角鏡頭拍攝時入鏡卻渾然不知,不過這情況也不常發生
所以目前看來用 Zeiss Ikon 成為我日常生活的主力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 5D2 就留在工作以及需要自動對焦或是即時出圖時的工作用機吧!



幾張 Zeiss Ikon 實拍照片如下
Ektar100 (32)



Superia200 (25)



Ektar100 (29)



Ektar100 (13)



KodakFarbwelt200 (16)


Superia200 (15)



FujiC200 (11)


KodakFarbwelt200 (24)


更多照片請參考 我的flickr






.

張貼留言

7 留言

Lilit / 驢子寫道…
真的太棒了!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擁有一台RF機!
上次只摸到了一下下, 質感真的超正點的...
ray3210寫道…
聽說萊卡更正點!哪時候可以借我把玩?
Final Home寫道…
這相機真是讚到不可思議,不好意思,請問是在德國哪裡買的?入手價是多少呢?因為很心動,希望可以請朋友帶回來~
Final Home寫道…
這像機實在是太讚了~請問版主是在德國哪裡入手的呢?
入手價又是多少?小的想要請朋友幫忙帶回來~謝謝!!
ray3210寫道…
Hello 您好,

這個我是在德國的一個網路商店購入的,該店有接受 PayPal 付款,我跟他買過幾次,服務跟出貨都很好!

https://afa-fotohandel.de/digitalkameras/zeiss/index.php

我入手的價格是 999 歐元,不過自從 ZI 停產後已經漲到了 1099.99 歐元,另外目前似乎只剩黑色的

不過還有加上 50/1.5 的 kit 版,價格是 1499,如果您剛好也要這顆鏡頭,其實也挺優惠的說

另外該網站還有 ZI SW 僅 299 歐元,小弟我也收了一台搭配 Voigtländer 的 15/4.5 使用!
Final Home寫道…
哈哈,真是感謝您噢~
ray3210寫道…
不客氣,很高興我這篇有勸敗到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