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去 Photokina 朝聖的時候在徠卡的展區晃了很久
不過排隊的人太多,所以也沒把玩到任何一台機身 or 鏡頭
(不過倒是摸到了 Zeiss Ikon + ZM 鏡頭,結果回家沒多久就跳入 RF 這個坑了 囧rz )
就在 2013 底,有貴人贊助的情況下
終於第一次摸到且擁有我人生中的第一台徠卡鏡頭+機身
德國這邊的價錢雖然比台灣定價便宜一點,不過都沒有現貨
且剛好年底要去美國一趟跟家人過聖誕節 (我弟他們在 Orlando 念書)
所以九月份就先在美國亞馬遜訂了一台,不過等了好幾個月都沒有交期
後來十一月底託我弟在邁阿密的徠卡店終於問到交期,且三週內會到貨 (灑花)
馬上下訂一台!
剛剛好就在我到美國的隔天領到 ㄎㄎ ( btw在我弟家等包裹等了一整天 orz)
昨天剛回到德國,來補個開箱吧
彩盒
雖然 Zeiss Ikon 已經是銀色的,但我就是喜歡銀色的機身 XD
彩盒拆開就爆炸惹
階梯式的收納,總共有三層
中間那一層是 說明書 + 保固卡 + 品管卡
有簽名的品管卡
最下面一層是配件:相機背帶 + 充電器 + 電池 (未入鏡)
全部打開來以後 (少了電池 & 美規插頭,一個在機身內一個在行李箱內 XD)
充電器
最重要的一盒
嘖嘖嘖,終於摸到徠卡了,機身的金屬質感摸起來真的就很高級
手邊的 Zeiss Ikon 真的遜掉了 Orz
背帶扣環上還有貼心的保護,不像我的 ZI 已經被背帶磨得傷痕累累
背面
( LV = Live View =/= Louis Vuitton XDD )
機頂,乾淨簡潔
機底
拆掉底蓋以後可裝 電池 & 記憶卡
(是的,很麻煩,拿個記憶卡換電池還要拆這麼大一個蓋子,不過...這就是徠卡的傳統)
底蓋內部
機身有防滴防塵,所以底蓋這邊也有密封的設計 (但是沒出有防滴防塵的鏡頭 噗)
快門簾,最中間測光的那一條是白色的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讓我覺得測光跟同樣是中央重點測光的 ZI 比起來差很多
接環右下角是鏡頭型號辨識裝置
可以偵測使用的鏡頭型號
RF 連動機制
跟 Zeiss Ikon 合照
機頂比較
Carl Zeiss & Leica 合體!!
接上 ZM Tele-Tessar 85/4
Zeiss Ikon SuperWide + Zeiss Ikon + M240
換個角度
再來是鏡頭,贊助的貴人說要送就送一套 機身+鏡頭
50/0.95 太貴了不敢拿,又 35mm 是小弟我的常用鏡頭,那就直上 Summilux f/1.4 吧
彩盒
品管卡
不同的簽名
(話說我的兩台 ZI 機身 + 兩顆 ZM 鏡頭 + 三顆 ZE 鏡頭全部都同一個人簽的 XD)
這個才叫做鏡頭袋啊!! 真皮der!!
這個才叫做鏡頭袋啊!! 真皮der!!
6-bit 鏡頭辨識碼,機身上就是讀取這個來辨識鏡頭型號
鏡頭袋底部還有東西
不想用遮光罩還貼心附上的短套筒
拆下遮光罩以後可以看到螺牙
接上短套筒以後就可以裝一樣可以裝鏡頭蓋了
拆下保護鏡來一張
平平都是 35/1.4
SLR 與 RF 的差異
Zeiss Distagon 35/1.4 vs Leica Summilux-M 35mm
M240 + Summilux 35mm
Zeiss Ikon + Summilux 35mm
小弟我是 2012 年底才踏入 RF 這個世界的,一直以來用的都是 SLR 的系統
不過完全沒有任何不適應感,也許最大的原因是 ZI 的觀景窗實在是又大又明亮
由於之前的 SLR 系統主力也換成了 Zeiss 的 ZE 系列,所以手動對焦完全沒有不適
反而也覺得疊影對焦更好用且精準
至於體積跟重量,更是讓我回不去了 XD
RF 的輕巧與高畫質,實實在在是出外旅遊的好搭檔
儘管當時數位 RF 都買不起,就算拍底片要自己掃我也甘之如飴
徠卡開箱的那時,真的有種做夢的感覺,因為徠卡對我來說實在就是個夢幻代表
雖然剛好也在 2012 年初入手了哈蘇 - 120 的王者
但那是也是網路上標來的三十歲二手機
頂端黃銅沉甸甸的手感,扎實的金屬處理
恰到好處的按鈕回饋還有那還算安靜的快門與震動都讓我愛不釋手
目前使用起來,只有兩點仍須適應
其他真的對我來說都太夠太滿足了
(畢竟連哈蘇 503CX 跟 Sigma DP2s 都可以拍這麼爽了XD)
1. 中央重點測光
2. 曝光補償
小弟我從第一台相機以來,一直都是使用中央重點測光,從數位到底片,拍起來都很順手
就算是換品牌、換機身也沒有什麼適應期
不過 M240 的測光讓我有點頭大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的快門簾中間那一條是白色的 (ZI 都是灰的)
還是因為 Leica 刻意保留高光?
只要畫面中有出現高光,就算是在邊緣
我常常都要 +2EV 甚至是 +3EV 才是我要的曝光值
鏡頭袋底部還有東西
不想用遮光罩還貼心附上的短套筒
拆下遮光罩以後可以看到螺牙
接上短套筒以後就可以裝一樣可以裝鏡頭蓋了
拆下保護鏡來一張
平平都是 35/1.4
SLR 與 RF 的差異
Zeiss Distagon 35/1.4 vs Leica Summilux-M 35mm
M240 + Summilux 35mm
Zeiss Ikon + Summilux 35mm
小弟我是 2012 年底才踏入 RF 這個世界的,一直以來用的都是 SLR 的系統
不過完全沒有任何不適應感,也許最大的原因是 ZI 的觀景窗實在是又大又明亮
由於之前的 SLR 系統主力也換成了 Zeiss 的 ZE 系列,所以手動對焦完全沒有不適
反而也覺得疊影對焦更好用且精準
至於體積跟重量,更是讓我回不去了 XD
RF 的輕巧與高畫質,實實在在是出外旅遊的好搭檔
儘管當時數位 RF 都買不起,就算拍底片要自己掃我也甘之如飴
徠卡開箱的那時,真的有種做夢的感覺,因為徠卡對我來說實在就是個夢幻代表
雖然剛好也在 2012 年初入手了哈蘇 - 120 的王者
但那是也是網路上標來的三十歲二手機
頂端黃銅沉甸甸的手感,扎實的金屬處理
恰到好處的按鈕回饋還有那還算安靜的快門與震動都讓我愛不釋手
目前使用起來,只有兩點仍須適應
其他真的對我來說都太夠太滿足了
(畢竟連哈蘇 503CX 跟 Sigma DP2s 都可以拍這麼爽了XD)
1. 中央重點測光
2. 曝光補償
小弟我從第一台相機以來,一直都是使用中央重點測光,從數位到底片,拍起來都很順手
就算是換品牌、換機身也沒有什麼適應期
不過 M240 的測光讓我有點頭大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的快門簾中間那一條是白色的 (ZI 都是灰的)
還是因為 Leica 刻意保留高光?
只要畫面中有出現高光,就算是在邊緣
我常常都要 +2EV 甚至是 +3EV 才是我要的曝光值
也因此,對於曝光補償需要常常做大幅度更動的我來說 (個人習慣用光圈先決模式)
按下機身正面的 Fokus 按鈕再轉動撥盤的動作實在是有點囉嗦
或許很多資深徠卡使用者覺得這樣太破壞傳統
要就應該用 M 模式然後看觀景窗的指示調整
不過小弟我還是希望以後可以設定直接撥轉盤就調整曝光補償啊啊啊啊 XD
總之,除了以上兩點,其他的部份真的都太正點了
當初金主說要送我徠卡的時候,我猶豫了好久揪竟要買 MP 還是 M240
MP 可以用一輩子沒問題,但是他拍出來跟我的 ZI 沒兩樣,操控性應該還輸
M240 數位的方便,畫質對我來說也夠好了,不過數位的淘汰年限短
不過想了老半天,既然是個禮物,那就決定上數位的,趁機圓夢可以現用現拍
不用常常在那邊因為沖洗跟掃描的問題耗老半天
說不定還有機會可以靠他把下一台數位 M 的經費也賺起來
反正手邊還有哈蘇跟 Zeiss Ikon 可以繼續拍底片互補 ccc
最後放上一些小弟不太上手的測試照
老話一句,我在網路上爬文很久,徠卡的畫質真的很有水準 (雖然價錢真的太貴)
下面的圖片畫質太慘的話那一點是我的問題 Orz
最後再次感謝我的贊助人,我的老爸 & 老媽
這麼貴重的禮物我一定會好好使用並盡量發揮它的!!!
.....
按下機身正面的 Fokus 按鈕再轉動撥盤的動作實在是有點囉嗦
或許很多資深徠卡使用者覺得這樣太破壞傳統
要就應該用 M 模式然後看觀景窗的指示調整
不過小弟我還是希望以後可以設定直接撥轉盤就調整曝光補償啊啊啊啊 XD
總之,除了以上兩點,其他的部份真的都太正點了
當初金主說要送我徠卡的時候,我猶豫了好久揪竟要買 MP 還是 M240
MP 可以用一輩子沒問題,但是他拍出來跟我的 ZI 沒兩樣,操控性應該還輸
M240 數位的方便,畫質對我來說也夠好了,不過數位的淘汰年限短
不過想了老半天,既然是個禮物,那就決定上數位的,趁機圓夢可以現用現拍
不用常常在那邊因為沖洗跟掃描的問題耗老半天
說不定還有機會可以靠他把下一台數位 M 的經費也賺起來
反正手邊還有哈蘇跟 Zeiss Ikon 可以繼續拍底片互補 ccc
最後放上一些小弟不太上手的測試照
老話一句,我在網路上爬文很久,徠卡的畫質真的很有水準 (雖然價錢真的太貴)
下面的圖片畫質太慘的話那一點是我的問題 Orz
最後再次感謝我的贊助人,我的老爸 & 老媽
這麼貴重的禮物我一定會好好使用並盡量發揮它的!!!
.....
11 留言
很好的一組!
我自已也是很喜歡ZI ,每次出國都是帶Zeiss
http://www.daran.tw/blog/2012/12/23/my_zeiss_ikon_rf/#.Us5QBvbR6Dk
hi Daran:ZI 真的是很棒的機身呀,好希望把 Rangefinder 拔下來裝到 M240 上面 XDDD
順帶一提,直接以機身轉盤調整曝光補償無法在機身選單中設定嗎?M8、M9對此均有對應的選項可選耶 @@
目前無法,一定要按著前方的 Fokus 按鈕再轉才行
不過 LeicaRumor 謠言說這個月 24 號的 Leica T 發表會上會同時發表 M240 的新韌體,到時可以設定直接轉轉盤調整曝光補償,期待中...XD
目前小弟我的購物清單的確還有 Noctilux 50 跟 Summilux-M 50,另外也想收 135mm,因為還是喜歡壓縮感強一點的鏡頭,而且搭配 LV/EVF 構圖跟對焦也不再是問題 XD
感謝您的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