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120 中片幅之王 - 來自瑞典的哈蘇 Hasselblad 503CX + Carl Zeiss Planar 100mm f3.5 T* CF

自從去年將旅行主力相機轉成底片以後
對於底片所呈現出來的顏色實在是另我著迷不已

不管是負片那豐富的層次,還是正片的鮮豔以及不可置信的臨場感

而某天在爬文尋覓底片資料時,一不小心又看到了那也是那如萊卡般傳奇的名號 - 哈蘇
如果要說 135 片幅的王者是萊卡的話,那 120 中片幅的王者就是來自瑞典的哈蘇


由於物理特性,感光元件/底片這種東西是愈大畫質愈好
不過由於片幅愈大所需的穩定度以及機身設計上都會造成攜帶與使用上的不便
由下圖可以看一下各種片幅的相對尺寸



最左下角是我們一般常見的隨身型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尺寸 1/2.5"
再來則是類單眼常用的 1/1.8"
接著是是國際牌、Olympus等廠商推行的 4/3 格式
再來則是市面上絕大部分數位單眼所使用的 APS-C
然後就是跟一般傳統底片一樣大的 135 全幅
最後看看三個 120 常見的尺寸, 645, 6x6 以及 6x9
當然再上去還有更大的片幅如 4x5 or 8x10,不過就不再列舉

從圖中可知 120 在片幅的尺寸上比起 135 的確大上了不少
儘管萊卡所發揚光大的 135 格式在攜帶性與畫質之間得到了一個良好的平衡
然而一般在商業攝影上,由於不講求機動性與時間性且更要求畫質的情況之下
堅固耐用且全系列使用德國蔡斯鏡頭系統的哈蘇,則成了許多攝影棚的愛用機種

多虧了數位化的因素,使得傳統底片機的拋售
讓我今天能夠有機會在相較之下非常便宜的情況下入手這台經典機器 Hasselblad 503CX


哈蘇的 V 系列相機從 1957 年的第一代到前陣子才剛停產的 503CW 在結構幾乎沒有任何不同
鏡頭與片夾也都同樣可以互相搭配,甚至也有廠商生產 V 系列使用的數位機背
讓即使將近六十歲的老機身也可以搖身一變成為高畫質的數位相機

而我入手的 503CX 根據機身序號判定,製造年份則是 1992 年
儘管 20 歲的機身,且在入手後仍未送修保養過
不過拍了幾卷底片以後可以確定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也難怪當年的太空任務甚至是登月任務 NASA 也是使用哈蘇的相機來做記錄

另外儘管我現在入手的價格大概僅是全新品的 1/5 - 1/6
不過如果不在乎品相的話,其實還可以有更低廉漂亮的價格
由於我打算購入一機一鏡並且好好用個一輩子
所以還是在 eBay 上面慢慢找了品相還不錯但價格稍高的機子
以下就來開箱吧! (是的,品相好到 20 年後原廠箱子都還在 XD)

哈蘇簡單的兩條藍線,即使現在看依舊典雅不老氣
IMG_1382


特別挑了低調的黑色機身
IMG_1371


保麗龍上也壓上 HASSELBLAD 字樣
IMG_1390


原廠背帶也附上,不過小弟我是直接淘汰掉了 XD
IMG_1392


有點泛黃的機身蓋,機身狀況倒是相當滿意
左下角的是快門,右下角則是鏡頭釋放鈕
503CX by Hasselblad


左側面,這台有 TTL 閃光功能,所以有 ISO 值可設定 IMG_1398


背面,機身蓋已蓋上
IMG_1401


右側,超大顆的過片鈕以及反光鏡預鎖鍵
IMG_1405


過片鈕還可以像釣竿一樣旋轉 XD
IMG_1408


底部,內建哈蘇的快拆版以及標準的 1/4" 腳架鎖孔
IMG_1411


拆掉背面蓋以後可以看到第二快門擋板 (主要快門則是在鏡頭內)
瑞典製造的機身
IMG_1414


鏡頭蓋打開可以看到裡面大片的反光鏡 (沒錯,哈蘇 V 系列是單眼相機)
IMG_1417


換個角度 IMG_1419


上方的腰平觀景窗看進去
IMG_1425


還有內建一個放大鏡方便對焦
IMG_1427


再來則是另外標的 A12 標準片夾
IMG_1446


保固卡的購買日期是 1990 11月 15日 IMG_1451


黑色的片匣品相好的真的不多 Orz
IMG_1456


片匣一樣是瑞典製造
IMG_1458


這裡就是底片連接到機身的部分
IMG_1462


俗稱豆腐刀的底片安全擋板
IMG_1463


裝底片用的片芯
IMG_1469


底片壓板,整個就是新新新
IMG_1473


機身與片匣合體 IMG_1478


再來也是另外標的鏡頭
IMG_4450


其實大部分標準鏡頭都是使用 Planar 80/2.8 這顆
不過我試用以後覺得實在是太軟,大概要縮到 f/5.6以後才覺得夠利
所以才選了這顆也是來頭很大的 Planar 100/3.5 作為我的標準鏡
IMG_4448


盒子側面標明了 Planar 簡單且對稱的結構
這顆鏡頭的來頭是當年瑞典空軍用來拍空照用的
所以不管是銳利度或是變形控制都是一等一的好!!
IMG_4449



比 P80/2.8 稍長的鏡身,不過依舊在可接受範圍內
鏡頭最上一圈調整的是快門,再下來是光圈,然後才是對焦環
IMG_4398


西德製 XD
IMG_4401


乾淨漂亮無傷的 T* 鍍膜
Planar 100/3.5 CF T* by Carl Zeiss


鏡尾,由於哈蘇 V 系列為鏡間快門,這邊可以看到鏡頭連接機身上弦的機構 IMG_4408


另外賣家還送了這個 IMG_4411


換個角度 IMG_4412


原廠接寫環!! IMG_4409


這裡可以看一下這顆鏡頭的尺寸大小
中間那顆是我的 5D2 用的 35/1.4 ZE 蔡頭
右邊則是 ZI 的 35/2.8 ZM,最右邊則是標準 AA 電池
IMG_3078



通通裝上遮光罩
IMG_3081


機身 + 片夾 + 鏡頭合體!!
IMG_4420





方方正正的哈蘇,拍出來也是方方正正的 XD IMG_4440

比較一下哈蘇與我的 RF 機鏡頭口徑 XDD IMG_1440


很多東西沒有親身體驗過真的不了解實際的狀況
摸過哈蘇以後才知道為什麼如此堅固耐用,深受各大攝影棚的偏好
六十年的設計、二十歲的機身,不管是用料或是細節處理以及機構設計都是如此的細心
從很多小地方就可以看出這台機器的精密以及設想周到
一絲不苟的處理讓這台機器可以在各種環境下恆定的工作
光是拿在手上把玩就是種樂趣


哈蘇有兩種格式的片夾,一種是 4:3 的 645 片夾,120 底片可拍 16 張,所以片夾代號是 A16
而另一種則是更經典的 6x6 片夾,120 底片可拍 12 張,代號 A12
6x6 也就是正方形的比例 1:1 (這也是為什麼第一張地球的照片以及登月的照片都是正方形格式)
或許有人覺得很難構圖,然而我更覺得正方形構圖非常的有趣
很多時候甚至可以就簡單的把主體放在這中央而不會呆板無趣

不過使用腰平觀景窗的時候因為沒有經過五菱鏡的校正,所以影像是左右顛倒的
剛開始用起來真的很不習慣 (我的黑鳥飛也是如此設計,不過畫質太 lomo 所以沒在用)
經過大約十卷的磨練以後已經稍稍習慣,尤其搭配腳架可以慢慢調整構圖
目前還真的愛上這種超慢步調的拍攝方式:

上腳架、構圖、對焦、測光,再三確認後才按下反光鏡預鎖,等個幾秒機身穩定後才按下快門

儘管拍攝量大幅下降,不過滿意的照片比例倒是有上升
有時候也因為底片+沖洗需要額外的費用
構圖弄個老半天看不滿意還實在捨不得按下快門 XD


由於要能夠掃描 120 片幅的掃瞄機價格高昂 (平台式多塊玻璃畫質差所以不考慮)
目前打算 120 以拍正片為主,而 135 則拍負片為主
以下貼幾張小弟我用這台拍出來的照片

補充一下,構圖不好的話絕對是我個人的問題,畫質不好則是掃瞄機的問題
有機會可以看原圖的話保證嚇一跳
人家說正片是鴉片此話真不假,那種身歷其境的立體感,太厲害了!
可惜一般底掃大概只能掃出實際畫質的六成不到吧,可惜


這次去荷蘭有帶哈蘇一起出門
07



04



10



01



10



01



05



10




06



上次去法國其實也帶了 XD
不過當時剛入手,技術不佳,能看的沒幾張
Fuji RVP100F_11



Fuji RDPIII_5



Fuji RDPIII_8



聖母院內
Fuji RDPIII_6





當初本來是因為輕量化才放棄單眼換了 RF,結果沒想到現在又買了台更大的單眼 Orz

而且畫質更驚人,看到這種畫質我連萊卡都不太有興趣了

希望不會拍一拍又換它變成主力了 XDDD


張貼留言

4 留言

jp寫道…
請問是哪裡沖掃的?實在太美了!
ray3210寫道…
jp 您好

有部分是在德國沖掃的,不過大部分都是送台北玖華的唷!
Unknown寫道…
請問是用哪捲底片阿~~
Daniel寫道…
多謝分享,非常有力的推坑

數位掃描無妨自己來,可以參考以下的內容
http://natephotographic.com/dslr-film-scanning-perfect-color-negat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