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我打從心裡覺得,這不過就是一台放大版的 iPod touch (iPod touch 就是少了電話功能的 iPhone)
即使後來開始銷售以後,我雖然因為好奇心去玩了一下,但仍然沒有太大的感受與驚奇
頂多只對於它上面所搭載的 9.7" IPS 液晶螢幕有點驚艷,鮮豔飽滿的色澤與很大的可視角
但依舊完全沒有不會想要有購買的念頭
直到我看到了以下的短片,我才知道,這東西會全球熱賣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則短片是 Martha Stewart 於 1990 創辦的「Martha Stewart Living 雜誌」推向電子化的介紹
影片裡的電子書,跟我以往認為的電子書,有著極大的不同
一直以來我心目中的電子書都只是傳統書本的掃描版
兩者除了一個是印刷在紙上,一個顯示在螢幕上,其他並無不同
然而,這則短片裡頭的電子書.....是徹徹底底的顛覆了我的觀念
看完影片後,如果之前有跟我一樣認為電子書不過就是把一樣的內容顯示在螢幕上而已的人
可能也會覺得....這真的是太酷了
其實台灣也已經有類似豐富效果的電子雜誌,以下短片是很多 iPad 使用者強力推薦 (包括驢子大大)
有興趣的也可以看一下來自於 FHM 男人幫國際中文版的免費試閱刊簡介短片
藉由 iPad 的觸控螢幕,讓讀者直覺的去操控、去翻轉、去點看裡面的互動及色彩繽紛的影片
甚至可以直接透過網路與他人分享等功能
除了是以往電子書無法辦到的,甚至是連使用電腦點擊滑鼠瀏覽也都無法感受到的全新體驗
這對念視覺傳達,以後想走廣告方面的我來說是一大衝擊,也讓我看到未來很大的市場
所謂的平面廣告將不再平面
影片、動畫、使用者互動以及網路的連線能力將能使廣告意念的表達方式更豐富活潑
另外對我來說,電子書比起傳統印刷的幾個好處就是:體積、搜尋、網路
同樣一台 iPad,可以塞上幾十萬幾百萬本書籍,要收尋什麼字串馬上便可以查找
而如果有不懂或是想要立即找尋延伸的資料,也可以馬上透過網路搜索、討論或是分享
雖然以上的功能在一般的電腦上一樣可以辦到
但是透過 iPad 的可攜性、觸控面板的易用性,以及十小時電池的持久度...
它真的不只是一台放大版的 iPod touch!!
與 iPhone 類似的包裝設計
背面也是相當的簡潔
考慮到這本 iPad 不會塞太多的音樂跟遊戲,主要以電子書跟上網為主
也不需要隨時隨地上網的 3G 上網功能,所以僅購入最低階的 16G WiFi
跟 iPhone 4 的外盒排排站
開箱!
取出 iPad 以後,跟 iPhone 一樣的包裝方式,裡面是簡易說明書 + 蘋果貼紙
說明書拿起來以後可以看到連接線以及充電器
由於 iPad 的電池很大,所以隨附的是 10W 的充電器,具有 5V/2.1A 的輸出
(之前 iPhone/iPod 的只有 5V/1A 的輸出),並可相容於 iPhone/iPod
非常漂亮的背面!整片的鋁合金背板,就跟我那現在專職當鬧鐘的 iPhone 一代一樣 XD
驗明正身是最小的容量 16G (另有 32G & 64G 可選)
右下角的喇叭孔
左上角的耳機孔 & 麥克風 (可以 Skype 等 VoIP 通話!)
右上角的 睡眠/喚醒鍵
右側的音量鍵 & 靜音鍵 (聽說 iOS 4.3 以後可以選擇設定為「靜音」或是之前預設的「畫面翻轉鎖定」)
另外選購了蘋果原廠的保護套,除了基本的保護以外,它還有另外兩個實用的功能
其一就是可以像這樣,將保護螢幕的面板折起來,便可以立起來當數位相框 or 方便打字輸入
另一個就是讓 iPad 變得很低調 XDDD
嗚漆抹黑的正面
背面有多個小設計,可以把保護套正面的面板卡進去
裝入 iPad 以後
像這樣卡進去以後就可以站立
立起來當數位像框或是看影片的時候放在桌上不用手持
或是像這樣,斜一個角度有利於打字與觀看
還記得去年 iPad 剛上市時真的是許多論壇開砲的重點
不管是捧他的蘋果教徒,還是唱衰他的反蘋果鄉民
經過幾個月後各家報章雜誌的實測與評論、使用者經驗分享與市場實際的銷售情況
iPad 的確重新定義了所謂的平板電腦
由於 iPad 使用與 iPhone 及 iPod touch 相同的作業系統:iOS
這個封閉但是穩定性、流暢度都很高的作業系統,搭配這幾年來建立起的 App Store 平台
一舉推翻了以往平板電腦效能不佳、操控不好、電力不持久以及昂貴又不實用等臭名
或許因為一直以來 PC 上在規格提昇的競賽,讓很多人對於一個 3C 產品的評價僅在於規格表之上
而蘋果電腦更是所謂華而不實的首席代表
說實在的,蘋果的硬體的確是不怎麼樣,但是其實好不好用的重點都在軟體的設定與調教上
蘋果的思維是:如果使用者經驗不好,那他寧用把這個功能給鎖住
例如我的一代 iPhone,不能升級到最新版本的 iOS4
可是我覺得真的這樣可以接受,因為搭配 iOS 3.1.3 就真的蠻頓了,再升上去應該也是跑不動
畢竟還是受限於 CPU (412MHz, iPhone 4 = 1GHz 降頻)與 記憶體 (128MB, iPhone 4 = 512MB) 等部分
更何況我從 2007 年的 iOS 1.1.2 到 2008 的 iOS 2.x 再到 2009 年的 iOS 3.x
一路都這樣升上來也沒有另外付過任何費用
倒是我以前用過的手機,可能換了兩三個世代都還在跑同一套作業系統 囧rz
除了以上機子的硬體及作業系統的搭配
讓 iPhone 以及 iPod touch 打出了一片江山還有一個重點
就是蘋果的線上商店
包含了音樂、電影、電視影集的 iTunes Strore
販售 iOS 專用軟體的 App Store、以及販售書籍的 iBookstore
如此方便統一整合的通路,讓使用者只需要一張信用卡、一個帳號、一組密碼
輕鬆按個鍵便自動安裝,安裝完成後馬上開始使用
不需透過電腦也不需要任何技巧,著實的方便與人性化!
然而,一樣搭配 iOS 的 iPad,除了螢幕比較大,到底跟 iPod touch 有啥不一樣呢?
經過我購買前多次去蘋果店裡的試用,以及購入後的密集使用......
我的感想跟很多推薦 iPad 的人大同小異: 尺寸大,真的不一樣!而且,你要自己摸過用過才知道!
雖然 iPhone 4 的解析度從以往的 480x320 一舉提升到跟印刷等級相當的 326PPI 960x640
而且不用像以前一直要把畫面放大就可以看清楚字體,但它並竟仍舊是 3.5" 的面板尺寸
看得清楚,但是很小....長時間觀看真的不是很舒適
而 iPad 儘管只比 iPhone 4 的解析度多一點點 (1024x768)
但是因為將近十吋的面板大小,讓整個編排可以更寬鬆,讓畫面的觀看立即輕鬆了許多
例如 iPod 的功能,在 iPad 上的 layout 幾乎就跟電腦上的 iTunes 沒有兩樣
(我只簡單放了十張專輯)
觀看網頁的時候也舒服多了
甚至也因為尺寸變大,整個鍵盤都可以像以往一樣同時使用雙手輸入,而不是兩根拇指 XD
實際的畫面,比對 iPad 後方的實體鍵盤
電子雜誌這邊要推薦的是 Zinio 這個公司 (官方網址 www.zinio.com)
與他合作的雜誌商非常的多,例如我現在書庫裡面有抓了一些免費試看的部份就有:
Business Week, Car & Driver, Mac World, 國家地理雜誌等
其他例如 Popular Science, 讀者文摘, Bloomberg Businessweek, GQ, Vogue, 等大出版社也都包含
不過可惜的是台灣仍在起步階段 (台灣官網 http://tw.zinio.com)
目前幾個比較大的雜誌刊物僅有:商業周刊、今周刊、天下雜誌、空中英語教室等
對我來說,電子書的優點就如之前提到的部份:攜帶性以及搜尋的功能
其實還有一點就是時間性以及價格,尤其是國外的進口期刊等
例如我這邊今天第一次購入的英國設計雜誌月刊: Wallpaper*
購買的期別是 2010 年 12 月份,目前在博客來 (附連結) 上面的售價仍要 420 元
而我透過 Zinio 訂購當期雜誌的售價為 220 元,而過期雜誌只要 92.3 元 (附連結)
另外在 Zinio 上面已經發行了 3 月份的期別,而博客來仍只有 2 月份的版本
而閱讀的方式可以由小圖瀏覽
或是由章節頁次的方式
進入閱讀畫面也可以從下方可隱藏的視窗中快速切換頁面
將 iPad 打橫以後就像是翻閱雜誌一樣,同時顯示左右兩頁
(話說我買這期就是為了右邊這位的專訪: Jonathan Ive - 蘋果現任首席設計師)
其他傳統書籍的閱讀上,例如蘋果自己的書店 iBooks
除了可以隨時調整字體以及大小
甚至連紙張的顏色都可以切換
這裡可以看到與上圖在字體上的確有變化 (現在的 Verdana 沒有襯線)
另外就是除了系統可以調整 iPad 的背光亮度
在這邊也可以快速的再次調整以符合眼睛的舒適度 (這點我覺得相當重要!!)
蘋果對於一些細微的地方都很用心,例如這個翻書的效果以及書翻過去以後
會有類似印刷會透過紙張的細節都有呈現出來
經過這兩天的密集使用後
個人對於這類電子書真的是非常的喜愛 (雖然目前買得都是圖比較多的雜誌 XD)
小小一本但是可以塞入龐大的書籍資料,尤其是出門的時候更是方便
電力的部份還在測試當中,不過個人目前是感覺很有擋頭
最後要提一下關於閱讀的感受方面
很不幸的,iPad 是搭載我個人最討厭的亮面螢幕
雖然 iPhone 也是,可是 iPhone 面積不大,所以影響也不大
然而 iPad 的十吋真的是需要喬一下才不會看到過多的反光,尤其是看深色背景的畫面時
或是後上方有光源的話要避一下
另外提起 e-ink 的技術,我有摸過同學的 Amazon Kindle
那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東西,尤其是看起來真的就像是傳統印刷的感覺
閱讀時也不會有表面反光的問題
但是
因為 Kindle 的面板沒有背光,所以在暗處你要開燈才看得到 (真的跟看印刷本一樣)
而且它只有黑白灰階螢幕、畫面更新速度也不快,所以連黑白的動畫也不適合
iPad 的話,則就是一般我們在電腦螢幕上看到的效果了
當然你看紙本雜誌跟用 iPad 看時,除了之前說的那些不同的互動設計以外
最主要就是色彩的部份
由於紙本是使用四色印刷 (CMYK),顏色是一層一層疊上去的
而螢幕則是由光的三元素 (RGB) 組成,所以不僅色域空間 (能顯示的顏色) 比 CMYK 大很多
亮度與彩度更是整個大大提昇,所以你會看到光鮮亮麗又栩栩如真的畫面
是你在印刷雜誌上無法體驗到的真實色彩 (CMYK 色域較小,所以很多顏色是印不出來的!)
目前使用上來,除了重量的部份稍微不滿:長時間手持有點難度,建議還是靠桌上或放大腿上
其他的部份真的是非常的滿意,甚至讓我考慮是不是把 iPhone 換成一般的手機接聽就夠了 XD
0 留言